fbpx
食用油新不新鮮,看「製造日期」判斷準嗎?-人良油坊

食用油新不新鮮,看「製造日期」判斷準嗎?-人良油坊

ㄧ、前言

義大利有句諺語:『酒要陳,油要新』,就像鮮榨果汁一樣,植物油從種籽中榨出後,就會快速的與空氣產生氧化劣解反應,食用油的風味、營養與品質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劣化,因此油的新鮮與否,對食用油的好壞至關重要。

要辨別產品新不新鮮,多數的民眾會習慣地翻找瓶標上的「製造日期」,直覺的認為離「製造日期」越近的產品越新鮮越安全。的確,產品的「製造日期」或「有效日期」是用來判斷購買產品新不新鮮的重要指標,但是如果只用瓶身標示的「製造日期」或「有效日期」來判斷食用油的新鮮與否,卻有可能掉入一個隱藏的陷阱之中。

 

二、食用油的「製造日期」是以哪一天為基準

根據國內的商品標示法,所謂「製造日期」是指該商品完成最終生產或加工階段的日期,因此以食用油的生產而言,瓶身上標示的「製造日期」一般是以油品裝瓶後鎖蓋的時間標示為此瓶產品的「製造日期」。但如果植物油從種籽榨出來之後,先儲存起來不馬上裝瓶,然後依訂單狀況再分批裝瓶,那製造日期到底該標示哪一天呢?

依據法規的規定,縱使油已經榨出儲放了半年或更久,只要還未裝瓶封蓋就代表該商品還未完成最終的生產或加工,因此標籤上的「製造日期」或「有效日期」的推算,仍然是以油裝瓶封蓋那天開始計算。有了這個規定,油品標籤上的「製造日期」,就成為有心人誤導消費者判斷食用油新鮮度的障眼法了。

就像我們用完餐後要清洗鍋碗瓢盆很花時間一樣,業者生產油後也需要花很多的時間進行機具的清潔,有些業者為了節省生產機具的清洗時間或減少生產原料儲存的成本,一次榨了幾百公斤或幾公噸大量的食用油,榨完後先用大型儲油桶儲放,爾後再依據接單的狀況,逐次分批將油桶中的食用油裝瓶銷售,這樣即使油已經榨出存放了半年或更久,但瓶身上標示的「製造日期」永遠都是最新的裝瓶日期,如此魔術般的就可將產品「有效日期」合法延長了,既可延長銷售週期,又能讓消費者以為買到最新鮮的油,這樣一舉兩得何樂不為呢?

圖片:橄欖油廠大型儲油桶

 

三、用「榨油日期」來衡量食用油的新鮮度更具參考價值

雖然標籤上「製造日期」或「有效日期」可以玩戲法的變化,但是油品的氧化變質過程卻是隨著時間如實的進行,不會因瓶身標示的日期的取巧而延緩氧化的速度,消費者看「製造日期」以為買到這個月剛榨出的新油,但其實可能是已經儲放好幾個月的舊油了,因次用「製造日期」或「有效日期」來判斷食用油的新鮮與否很值得商確。

哪麼到底該用什麼方式來判斷食用油的新鮮度呢?其實最方便的方法是廠商能夠主動標示出榨油日期。食用油跟其他食品很大的不同是油品因為水分含量少不利於微生物生存,因此油品中的微生物含量不多,微生物對食用油危害並不如對其他食品這麼大,這也是家裡的油就算不放在冰箱內,也不易變壞的原因。而食用油最大的敵人則是氧氣,家裡的油放久了會有油耗味,就是因為油品氧化反應而產生的不好氣味。食用油的氧化反應如同蘋果一樣,一顆蘋果如果不削皮或切片,就算沒放在冰箱內,也能夠保存一段時間不壞,但是只要你將蘋果了削皮、切片,讓空氣與果肉反應,蘋果大概幾個小時就會變色變味,更不用說將蘋果打成果汁,氧化反應會更充分,更縮短蘋果的賞味時間。

相同的,油如果保留在種籽內,可減少油脂與空氣的接觸,氧化反應較慢,但一旦將油脂從種籽內破殼榨出,植物油與空氣大面積接觸後開啟了氧化加速模式,食用油就逐漸的往劣化的方向加速前進,因此我們才說以「榨油日期」來衡量食用油的新鮮度會比用裝瓶日期來定義的「製造日期」或「有效日期」更具參考價值。

 

四、結語

人良油坊創業就要求將榨油日期標示在瓶身,到目前為止,可能是唯一一家將榨油日期明白標示的業者,並且我們也以「榨油日期」來推算產品的有效時間,讓消費者可以簡單明暸的知道這瓶油是何時從種籽破殼榨出的,雖然這樣做會比一般的業者縮短產品的可銷售時間,增加產品庫存的成本與風險,但是為了讓消費者能夠真實了解產品的狀況,我們願意開業界先河,將「榨油日期」如實地在瓶身上標示,就如同我們對自己的承諾「人良鮮榨、良心真食」,我們想提供的不只是保留食品原型營養的真食,也是告訴大家產品真實狀況真食

油也能吃出免疫力?解析油脂對身體免疫系統的影響-人良油坊oilicious

油也能吃出免疫力?解析油脂對身體免疫系統的影響-人良油坊oilicious

油脂 免疫力

因為新冠肺炎,現在大家對免疫力、抗發炎更注意,營養師常叮嚀我們多吃生鮮蔬果對免疫力提升有幫助。但有種我們每天都會碰到、卻較少被拿來討論的食品,其實也跟我們的身體免疫力息息相關,那就是「油脂」。

脂肪與COVID-19之間的相關性

好的油脂是很有效的抗發炎食物,多吃好油能夠避免體內各種慢性發炎現象影響健康,根據歐漢文醫生整理目前已發表的一些脂肪與COVID-19的相關研究摘錄如下:

● 在COVID-19確診個案會觀察到其血液中總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脂肪酸、亞麻油酸及紅血球Omega-3指數都較低,在嚴重的確診個案可能更低。確診的個案若本身的Omega-3指數(Omega-3指數:為紅血球細包膜EPA與DHA佔所有脂肪酸的百分比)比較高,則與降低使用呼吸器、死亡風險有關。

● Omega-3脂肪酸與降低COVID-19感染風險有關。

● Omega-6/Omega-3指數與染病風險、嚴重程度、死亡風險呈現正相關。這或許是因為omega-6脂肪酸比例過高時,身體比較傾向促發炎反應,反而更促始疾病的惡化。

由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脂肪對於COVID-19有影響性,主要原因COVID-19是一種會引起體內高度發炎的傳染性疾病,特別是在重症的COVID-19個案或死亡案例發現與體內促發炎細胞激素可能會快速上升有關,而必須脂肪酸,像是Omega-3,具有免疫調節特性,同時能夠減緩體內的發炎反應避免組織傷害。

資料來源:多吃好油有助提升免疫防禦力,你不可不知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體內脂肪酸組成比例對免疫能力造成影響

為何脂肪對免疫力有這麼重要的影響?這可以從細胞膜說起,人體內約有六十兆個細胞,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是由是由一道雙層的細胞膜包著,而細胞膜主要由磷脂質構成,上會接著各種脂肪酸,因此脂肪可以說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細胞膜就像一道城牆守護著細胞,而作為這道城牆主要成分的脂肪,會直接影響這道城牆的守護能力,對細胞健康有重要影響。細胞膜中的脂肪主要都是從我們飲食中攝取而來,所以我們飲食中攝取的脂肪品質,會直接影響我們細胞膜品質與物理特性。

細胞膜上的脂肪由不同比例的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所組成,不同脂肪酸的比例會影響到細胞膜的流動性,例如當細胞膜有較多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組成時,細胞膜裡的空隙會變得比較鬆散,流動性就會比較好,反之,當細胞膜內飽和脂肪酸比較高時,那麼你身上的細胞膜就可能會比較硬一點。研究發現免疫細胞裡面,負責吞噬病原的細胞,可能因流動性變好的關係,變得比較能吞噬,也就是說抵抗侵入者的能力增加了。所以體內脂肪酸的組成比例,對身體免疫及發炎反應有重要影響,而比例的重點在於平衡,維持體內脂肪酸正確的比例,是維持身體免疫能力重要因素之一。

脂肪對免疫力的影響

脂肪酸在身體的均衡比例為何?

依據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油脂攝取的最佳比例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11.50.8」;其中又建議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Omega-3Omega-6最理想比例是11

脂肪酸種類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
Omega-3Omega-6Omega-9
比例建議15%15%45%25%

這之中尤其要注意Omega-3與Omega-6的比例,這兩種都是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但它們在同一個酶系統裡代謝,具有一定的競爭關係,飲食中如果Omega-6攝取增加,則會抑制Omega-3的生成,Omega-3脂肪酸可產生具有抗炎的作用的信號分子,而由Omega-6產生的信號分子有促炎的作用,兩者比例的平衡,對人體健康很重要。

可惜的是現代人的飲食Omega-3與Omega-6的比例有嚴重失衡的現象,根據近年的研究,現代社會飲食中Omega-6與Omega-3比例已高達10:1~25:1,這樣的失衡使很多人代謝出現了促炎性趨勢。這除了是個人的飲食習慣造成外,另外也與近幾十年人們常以Omega-6加工油品為主要用油有關,如大豆油、葵花油、葡萄籽油、玄米油等。

雖然Omega-6的過量攝取確實會引起發炎反應和許多種慢性疾病,但Omega-6對健康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花生四烯酸(身體代謝亞麻油酸的產物),它是所有細胞細胞膜的重要構成要素。因此,控制發炎反應並不是要完全排除Omega-6脂肪酸─重點在於平衡,維持正確的比例。

延伸閱讀:Omega-6是不好的脂肪酸,Omega-3才是好的脂肪酸,是這樣嗎?

結語:

● 脂肪對身體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我們從食物攝取油脂的品質會直接影響體內細胞膜的特性,因此攝取好的油脂很重要,我們建議食用油以物理壓榨的初榨油,取代過度加工的精製()油。

延伸閱讀:了解榨油原理與方法、榨油注意事項

● 身體免疫系統需要必須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在體內會轉換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與免疫力、抗發炎反應有關的物質,飲食中好的脂肪品質與正確比例,對身體免疫能力有益,因此日常的飲食中必須留意有無攝取好的脂肪。

● 人體的必需脂肪酸,包含了Omega3 Omega6,兩者比例均衡時,能促成人體健康;但若不平衡時,人體就會出現慢性發炎的現象。

● 脂肪也能幫助有脂溶性維生素ADEK在體內的吸收,飲食內若完全沒有脂肪,會比較無法吸收油溶性的維生素,對免疫能力也會造成影響。

豬油,健康嗎?-人良油坊oilicious

豬油,健康嗎?-人良油坊oilicious

豬油,健康嗎?

50、60、70年代台灣庶民家庭豬油是家裡很普遍的用油。

現在還在炸豬油的媽媽肯定比60年代少很多,除了現在買油方便外,擔心豬油吃了不健康也是原因之一。但豬油真的不健康嗎?

過去覺得豬油不好最大的理由是:「豬油是動物油,它含有高量飽和脂肪酸,吃多了對心血管不好」。關於「飽和脂肪是否造成心血管疾病」的議題,多年來醫界有不同的爭論,在此我們先不細究。以目前多數研究以及主流機構的看法,如美國心臟協會在2017年6月發表的「膳食脂肪與心血管疾病」指出:「從臨床實驗發現,飽合脂肪酸會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增加 ,而LDL-C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是非常明確的」,美國心臟協會因此建議:「要注意飽和脂肪的攝入量,並以不飽和脂肪替代。」
所以目前醫界多數共識還是認為:「過量飽和脂肪的確對心血管有不良影響,要適量食用。」

只是,每種動物油都有高含量的飽和脂肪嗎?

依美國心臟協會論文,每百克的豬油其飽和脂肪含量有39 g,低於其單元不飽和脂肪的含量45 g,因此把豬油歸類為飽和脂肪類油脂有點不公允,將其歸類為單元不飽和脂肪用油可能更為貼切。豬油飽和脂肪的含量甚至低於奶油、牛肉(油)。相反的,椰子油跟棕櫚仁油兩種植物油,其飽和脂肪含量高達82g,因此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報告中特別提醒要注意椰子油的使用。

如果還懷念豬油滋味,又擔心其飽和脂肪太高,怕吃了不健康的朋友,請安心使用吧,豬油其實是脂肪酸分佈還蠻均勻的好油。當然,對於食用油,我們還是建議要輪替使用,不要偏廢只使用一種油。

 

 

資料來源:Dietary Fat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residential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July 18, 2017, Vol 136, Issue 3

代可可脂是什麼?-人良油坊oilicious

代可可脂是什麼?-人良油坊oilicious

代可可脂是什麼?

許多人可能對「代可可脂」這個名詞很陌生,甚至沒聽過,但相信大家很可能都吃過。

「代可可脂」可不是某種稀有的油脂,翻成白話文,「代可可脂」就是「代替可可油(脂)的油品」,它可能是棕櫚油、椰子油、或各種調和油,總之拿來代替可可脂製作巧克力的油品都可泛稱為「代可可脂」,更糟的是,許多代可可脂還使用氫化油,成本低且可讓產品保存更久。

為何需要「代可可脂」?可可是製作巧克力的原料,本身就含有豐富的油脂,所以製作巧可力本可不需要再添加其它油脂,只是可可脂價格昂貴,而且保存不容易,製做起來耗工費時,因此許多巧克力其實是用價格較低的「代可可脂」代替可可油,加於可可粉製作巧克力。可不要以為只有金幣巧克力這種極低價巧克力才會用「代可可脂」,許多超商賣的巧克力,也會使用代可可脂為原料。

這個概念跟以前所發生的食安事件如出一轍,以低價的油代替高價油使用,不過,使用「代可可脂」並不違法,只要有標示出即可,算是一種合法的低價混充。

既然是低價混充,就不要期望所使用的油脂品質多高了。其實,在我們常吃的食品中許多都需要加油脂製作,例如 麵包、冰淇淋、餅乾等等,至於是用怎樣的油脂製作,只能憑各家業者的良心了,消費者不容易分辨出來所添加油脂的好壞。

愛吃巧克力的朋友,買巧克力前請稍微注意包裝背面的標示,別用高價,買到廉價油品充數的巧克力。

如何找到高抗氧化力的好油-人良油坊oilicious

如何找到高抗氧化力的好油-人良油坊oilicious

氧化的油品,會在人體內產生自由基,對身體細胞膜造成傷害,除了傷害心血管外,也增加罹癌的風險。因此,如何辨識油品的抗氧化能力,是消費者選擇油品時重要參考。

 

在製油時,有幾個方法可以提高油品的抗氧化能力:

 

1.新鮮

新鮮是油品抵抗氧化最重要的武器,初榨的油品一般多少都含有天然抗氧化物質,只是油從種籽榨出後,會隨著時間而快速劣化。因此,挑選油品與選擇果汁一樣,越新鮮的越好。但是要注意的是,一般油品標示的製造日期是指裝瓶的日期,不是油榨出的時間,多數油廠將油榨出後不一定會立即裝瓶,而是先用油桶儲放,因此單純用製造日期來判斷油品的新鮮度,有失真的可能。

如何找到高抗氧化力的好油:新鮮

2.添加抗氧化物質

許多的業者為了延長油品的保存時間,會在油品中添加合成的抗氧化劑。比較天然的做法是:可以在製油過程中與高抗氧化的植物一起榨油。讓天然的抗氧化物溶入油中,增加油品的抗氧化能力。人良選擇用柳橙、萊姆、迷迭香與橄欖一起榨油,除了風味變化外,也借助柳橙、萊姆、迷迭香豐富的高抗氧化物質,提升油品的抗氧化能力。

如何找到高抗氧化力的好油:添加抗氧化物質

3.製程

種籽油經過焙炒的過程也可提高油品的抗氧化能力,例如芝麻經過適度的條件焙炒後,能將芝麻素轉換為具抗氧化能力的芝麻木酚素,可提升油品的抗氧化能力,但焙炒也可能產生有害物質,例如丙烯醯氨。這需要製油業者對這些製程條件的關注與掌握。但許多業者可能比較關注出油率,忽視製油過程中有害物質的生成。

3.製程:種籽油經過焙炒的過程也可提高油品的抗氧化能力,例如芝麻經過適度的條件焙炒後,能將芝麻素轉換為具抗氧化能力的芝麻木酚素,可提升油品的抗氧化能力,但焙炒也可能產生有害物質,例如丙烯醯氨。這需要製油業者對這些製程條件的關注與掌握。但許多業者可能比較關注出油率,忽視製油過程中有害物質的生成。

當您在挑選油品,可以注意了解這些因素,這能夠幫助您選擇不危害身體,幫助健康的好油。

為什麼我們要檢驗黃麴毒素?-人良油坊oilicious

為什麼我們要檢驗黃麴毒素?-人良油坊oilicious

為什麼我們要檢驗黃麴毒素?

圖片出處:wagwalking.com

 

大家對黃麴毒素這個名詞應該不陌生,最多的聯想可能是花生。但別以為黃麴毒素只好發在花生,舉凡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咖啡豆都難逃黃麴毒素生長的污染。

黃麴毒素(Aflatoxin)是真菌所產生的代謝物,毒性極強,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它會抑制免疫力,引起急慢性肝炎,使肝細胞突變為癌細胞。更可怕的是,它無法用清水洗淨,也無法經由煮沸等方式破壞,高溫燒烤要達到攝氏二八○度以上,才能達到分解毒素的效果。

台灣處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常年高溫多濕,極利於黴菌的繁衍,當溫度在攝氏25~30度,相對濕度85%以上時,黃麴黴菌即會大量孳生。榨油的種籽從收割、運輸、儲存到加工,如果沒謹慎處理,種籽發霉是常有的現象。

雖然人良種籽進料時會慎選供應商、要求供應商提供檢驗報告,榨油前也要挑果篩選種籽,但我們還是不放心。每年各種籽油榨好後,還是要送到檢驗公司檢驗黃麴毒素,確保各批種籽榨出的油沒受到黃麴毒素的污染。雖然成本會墊高,但睡的安心,比成本更重要,不是嗎?